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让大数据“跑腿”“说话”——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观察

时间:2020-03-11 14:37:35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对于新办医疗类产品生产许可,市市场监管局的专业人员开展电话全程指导服务,并采取“容缺受理”;市发改委推行“不见面”“无接触式”审批;市税务局将后台预审人员增加一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开发上架“安康码”“确诊病例分布查询”,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市政务服务中心采取预约办理、错峰办理……在全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进复工复产的工作中,我市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不断档,速度与温度并存。

重新曝光 l_CB20200310112603343051_02.tif.jpg

市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门前扫码下载“皖事通”APP后申领“安康码”。 记者 常艳 摄

大数据“说话”

服务疫情防控

1月24日,我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该患者回忆,当天曾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为快速准确掌握该患者行走轨迹和接触人群,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发出协查工作指令,要求通过数字监控,精确查找。

“我市一名市民确诊新冠肺炎,请协查该市民活动轨迹。”当晚,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接到协查指令后快速响应,通过患者姓名,调取网上办件记录,快速锁定了时间和位置,再通过监控回放,逐分逐秒“绘”出该确诊患者轨迹,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等信息,随即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为疫情防控工作缩小了范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大数据作用于疫情防控,还不止于此。

打开“皖事通”APP,将手机定位切换至“安庆”,首页上可见“防疫专栏”,点击后,该专栏包含“返程健康登记”“空中课堂”“安康码”“复工人员登记”“确诊病例分布查询”“疫情防控”“返程健康管理”和“安康码核验”8个子栏目。

这些上架的防疫程序,背后都是大数据在作支撑。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资源科科长丁超告诉记者,以“安康码”为例,除了自己填写个人出行信息外,该程序还接入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查询服务”和“新冠肺炎可能密切接触者数据查询服务”接口,共享国家数据库信息,填报人在数据库中有过和疫情相关的接触史,就算个人填报时隐瞒也不会出现绿码,而会出现红码或黄码。

此外,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病例情况,还及时开发上架了“确诊病例分布查询”。点开该程序自动定位后,自动定位显示周边确诊人数和所在小区。同时,根据确诊人数由少到多,以黄、橙、红三色标出,非常直观。

“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不仅为疫情排查、态势研判、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普通老百姓及时了解疫情发展带来了便利。”丁超介绍,截至2月底,“皖事通”新增注册用户达50.07万人。

大数据“跑腿”

提高“一张网”的速度

“2月11日,准备材料,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全程电话指导下,第二天将准备好的材料直接上传到网上审批,当天产品备案号就拿到了,紧接着又开始准备生产许可证所需材料,2月13日就拿到了生产许可证。中间只跑了一次,速度太快了。”说起申报新产品隔离服的经过,安徽迈德普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易赞不绝口。

该公司一直生产手术包、手术衣等医疗二类产品,但疫情来袭,医务人员急需隔离服,公司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生产隔离服,支援一线。然而在公司生产范围里,并没有隔离服这一项,而且隔离服又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需要申办新产品。

按以往的流程,申报新的产品需要先取得产品备案号,拿到备案号后,才能办理生产许可证,一套流程下来,需要7个工作日。然而这次,周易第三天就办理好了生产许可证。

“网上审批速度保证了隔离服的生产,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周易说。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发改委同样将项目审批移到了线上。

市发改委行政许可科负责人何明明介绍,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展投资项目远程服务,推行“不见面”“无接触式”审批,并向社会公布发改委行政许可科的办公电话,为办事单位、人员提供电话业务咨询,实行电话预约、网上受理审批事项工作机制,做到网上递交,电子化审批。在专家评审环节,不召开专家现场评审会,采用函审、邮件的方式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正常评审。

而在市税务局,为了提高网办效率,将后台预审人员从过去10人增至20人,每天要接咨询电话300个。

“最高峰时一天受理2900件,目前网办事项达到97.8%。”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彭申曙介绍。

速度之快,得益于相关部门全程电话指导,也得益于“一张网”的网办速度。

记者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了解到,疫情期间,我市充分依托安徽政务服务“一张网”的张力,在全面推进“全程网办”和邮寄服务的基础上,增设“全程网办”和“办好一件事”专栏,保障“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栏目正常运行,实现疫情不出门,企业开办不耽误、社保信息网上查、住房公积金在家提等便民网上服务。

同时不断精减优化流程,提高电子材料和电子印章的集约化,稳步推进“掌上办”和“自助办”,公积金缴存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出具、不动产登记证明、无房证明、房屋网签备案证明出具等高频业务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走”快速办结。

据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统计,截至2月底,市本级网上受理34720件,网上办理率达94.3%,电子印章调用151588次,咨询预约电话14377次,预约办理服务2034件,“皖事通”累计注册人数突破101.7万人。

特事特办

大数据也有温度

在安徽迈德普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递交材料过程中,市市场监管局医疗器械窗口工作人员汪敏发现,其中有一份资料并不完善,还要修改。

“原先,需要修改完善才能进行下一步审批,但疫情期间,因为这是为一线提供物资保障的项目,所以特事特办,实行先发证,材料容后再补。”汪敏介绍。

疫情防控期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里,这样的“容缺”办理并非个例。

记者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了解到,为确保政务服务不出现断档,按照“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该局加强与窗口单位的衔接,及时调整充实网上预审和电话咨询预约的工作人员;同时,以事项办理“轻、重、缓、急”程度,对涉及医疗设备、防疫物资、农药、化肥生产、医师、护士注册、大病医保用药、复工复产企业、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办理、特事特办。

与此同时,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审批同样饱含温情。

市民徐某患有结肠癌,术后,需要服用名为贝伐珠单抗的药物,通过向市医保局申请特殊用药后,方能列入医保范围。

通过电话预约,现场递交材料,徐某的特殊用药申请当天递交,当天开通。“病情不等人,早一天纳入医保,就早一天减轻患者治疗负担。目前特殊用药申请都是当天受理、当天开通。”市医保局窗口首席代表范昌震介绍。

此外,为了提高受理、审批效率,同时减少人员聚集,市医保局采取预约制,每天的名额以每20分钟受理一件计算,平均分配到每天工作的8小时里,从而控制人流,错时办理。

记者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了解到,针对一些年龄结构偏大,不会网上办理的“特殊”群体,市政务服务大厅专门开辟了现场业务咨询和预约办理服务两个独立的区域,划定安全“一米线”,实行测温、验码、凭号进入。同时,通过咨询电话和网上咨询回复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和办事群众网上办理,对一些已明确延期办理的非紧急事项,加强政策宣传解疑,及时进行劝导和错时分峰办理,从源头上做好“管控”,避免人员产生聚集。


(记者 常艳 通讯员 音涛 杨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