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订单鸭”、“合同蛋”为鸭农拓宽致富路“小鸭子”孵出大产业

时间:2021-02-26 09:37:25 | 来源:安庆新闻网

2月20日,潜山市油坝村三丙赵家湖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板鸭生产车间里格外忙碌。那边一堆堆包装完成的礼盒刚装上车,这头一排排搓上盐的板鸭又晾上了竿。“150盒,上午一准送到!”公司负责人汪三丙挂了电话,便往村外赶。“明天还有2000多盒,鸭子卖得可火啦!”

鸭养殖是潜山的传统产业。近年来,潜山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推动鸭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新业态不断涌现,鸭农的腰包随之越来越鼓。

“加工鸭”旺了鸭产业

“都知道鸭子全身是宝,可真正把鸭子的买卖做好还真不容易。”汪三丙所在的油坝村,处于皖水和潜河相夹的圩畈地带,水网密、湿地多,养鸭有优势。但过去养鸭,一家一户零散养殖,不成规模,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低。“挣不了啥钱,几次厉害的鸭瘟一打击,养鸭的就没剩几家了。”汪三丙回忆。

产业扶对头,致富有奔头。近些年,潜山市大力实施鸭产业提升行动,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从单一养殖向生产、加工、流通产业一体化方向转变。汪三丙选用优质绿头鸭作为鸭苗,建起孵化、屠宰、加工等车间,进行标准化生产,不仅生产板鸭,还开发鸭翅、鸭脖等市场细分产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生产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三丙公司加工鸭产值达到300万元。

“订单鸭”富了老百姓

“打工、养鸭一起干,去年挣了7万多块钱。”三丙板鸭包装车间里,56岁的村民邵青娥双手麻利地封装。油坝村的邵青娥不仅是三丙公司的工人,也是一位养着1000多只“订单鸭”的鸭农。“公司提供鸭苗、包防疫,等鸭子养成了,公司再按照合同价收购,我们鸭农收入有保障。”

依托产业链,潜山市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纳入产业化生产体系中。“订单鸭”、“合同蛋”等为鸭农们拓宽了致富路。

“老崔,鸭苗长的咋样了?”“好的很呐,过完年就开始生蛋啦!”

问话的人名叫汪焰东,是潜山市庆丰村青年鸭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答话的人叫崔学文,是青年鸭业合作社社员。

早几年,崔学文想干点鸭养殖的生意,却苦于没有门路。在汪焰东的帮助下,崔学文加入了合作社,选择种鸭养殖,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鸭苗、开展防疫,产出的鸭蛋也由合作社收购。“按照合同生产,我出人力和场地,其余都由合作社兜底,不用操心。”去年,崔学文养鸭4000余只,收益8万多元。

“电商鸭”蹚出新路子

一辆货车停在潜山市绿禾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的大门外,传送带不停转动,将一筐筐新鲜鸭蛋送入车厢。“一筐35斤,一车700筐,这批发往浙江,装满就发车。”绿禾贸易公司负责人王刚核对完发货单,便忙着准备下一批。

订单火爆。然而王刚这上万斤鸭蛋从哪儿来?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卖出去?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19年,王刚返乡创业,发现家乡盛产的鸭蛋还沿用经销商采购老传统。“采购商压价,鸭蛋价格上不去,利薄。不如试试网上销售,直营保价,还拓展了销售渠道。”王刚找到蛋鸭养殖合作社,主意一提出,大伙儿觉得不错,还真是这个理。

在农村电商政策的支持下,当年,王刚在两家电商平台开设了直营店,收购鸭蛋进行线上销售,效益不错。2020年初,疫情最紧张的时期,王刚的鸭蛋网上销售异常火爆,月均销售额达到50多万元。

“电商销售促进了产销对接,鸭蛋好卖,企业、合作社和鸭农共赢。”王刚摆弄着直播设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曹冬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