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幸福“加码”

时间:2021-10-18 14:37:46 | 来源:安庆新闻网


9月26日上午,大观区菱湖街道华茂1958商圈社会治理示范街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华茂1958C区举行。此次现场推进会标志着大观区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优化调整社区布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范围内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大观区高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聚焦基层,数据赋能,为群众平安幸福不断“加码”。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大观区始终坚持以“红领工作站”为主阵地,充分围绕社会治理“怎么推、怎么管”这一根本性课题,推动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治理方式,全面推动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社区“红领工作站”成立以来,全区共建成红领工作站40个,由党员县级领导干部担任站长,各类驻社区(村)机关企事业单位800余名党员为成员,赋予工作站统筹协调权、评价建议权。截至目前,各“红领工作站”共组织召开联席、月度会议305次,梳理讨论问题980条,已解决基层治理难题790个。同时,以“红领工作站”为统领,延伸打造十里铺乡“红岭背包小分队”等特色载体,为群众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德瑞凯建材等辖区企业主动为老旧小区路面防滑改造等提供免费服务,快速解决了各类难点堵点问题300多个。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化,初步编制了高花社区“明亮”工程、滨江社区“业余党校”、大湖社区“治理学院”等15个项目。

同时大观区搭建五大平台,聚合治理力量。深化“局长驻点工作室”,打造力量下沉平台。按照“一人一村(社区)”的原则,将全区54名科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下沉至村(社区)。规范工作室建设落实“八个一”要求,组建“1+X”驻点服务小组开展“组团式、现场式、挂牌式、包干式”四式服务,认真开展“局长驻点访谈夜”活动“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截至目前,累计走访群众9万多户,收集民意2万余条,解决问题1.6万件。

提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打造民主协商平台。出台《大观区规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3项原则、5项职责和4项工作制度,做精做优“荷塘夜话”等一批特色民主协商平台。全区党代表、政协委员深入村(居),开展走访调研、矛盾化解、民主监督近2500余次。

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德治教化平台。坚持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同步推进,按照“六有”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50个,做实“3+N”工作组织架构,落实“有场所、有标牌、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计划、有活动、有台帐”标准,做到经常组织学习、经常开展活动、经常发挥作用,累计开展讲、学、传、习、评等活动3000多场、推报战“疫”好人154名、防汛抗洪好人5名,2020年评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家庭”27户、“好婆婆”“好媳妇”18名,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推广“政法干警进网格”,打造法治保障平台。精心挑选274名政法干警下沉网格一线,组建了1名政法干警、1名网格长和N名单元长”的“1+1+ N”工作团队,创新“线上走访、线上答疑、线上梳理、线下办理”的“三上一下”工作法,共走访居民8.1万户,受理各类咨询求助1600余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消除治安隐患550处。深化“三官一律一员”队伍建设,在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民生检察工作室”“警民联调工作室”“公益律师工作室”和人民调解中心,不断提升司法亲和力和公信力。

突出“三社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健全“三社联动”机制,培育社会组织121家,全市第一个“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在花亭北村开展。全区建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0支,按照“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多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防疫期间,1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有力补充了社区(村)的防控力量。建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15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40多类社会治理事项。

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平安街区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华茂1958商圈社会治理示范街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大观区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以打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目标,把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摆上议事日程,调整全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华茂1958商圈社会治理示范街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夯实措施、消除隐患,全面构建各司其职、上下联动、条块衔接的平安建设协调机制。

搭建治理平台,推动阵地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管理便捷的要求,扎实推动华茂1958商圈出租房和流动人口建设事项,协调在华茂1958物业大厅设立人口和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群防群治管理等多个综合性办公室,公安、街道社区、物业三方综合派驻,配齐配强力量,不断细化工作职责,健全组织机构,做到同频共振、同步发力。

优化社区网格,落实精细管理。华茂1958商圈该区人员流动性大、商住一体等特点,示范街区建设办公室经多次调研,并征求各属地单位意见,坚持普通网格+专属网格分类划分,其中住户按照原则上不超过200户、商户不超过300户的标准,将管理网格从6个增加到21个,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严格按照全域网格、全员网格、全科网格落实到位,切实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盲区、痛点和难点等问题。

广泛聚合民力,突出群防群治。在大观区菱湖街道宜纺社区揭牌暨华茂1958商圈社会治理示范街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不仅成立了机关干部巡逻队、专职网格员服务队,还成立了社区义务巡逻队、物业公司巡逻队、商户联防队;推进商户编号,联合社区、公安、城管组建“十户联防”工作组,统一制作配备“治安巡逻”“江淮义警”红袖标2000余个,钢叉等防护装备200套,十户联防报警设备1200个,示范街区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商户的拥护支持。下一步将打造“红色物业”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物业服务,“三社联动”引导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矛盾化解、心理疏导、公益服务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激发群众“微自治”效能,让群众既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动者的同时,又是最大受益者。

大观区以华茂1958商圈社会治理体系示范街区建设为试点,凝聚共治合力,多元共治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共享效果的基层社会治理名片,在全区推广,为社会治理体系示范街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近年来,大观区不断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纵向治理机制。明确26个区直机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建立综合执法、管理服务、应急处置3大块36小项的《大观区“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清单》,通过基层“吹哨”,区直单位“报到”的方式,倒逼各职能部门下沉一线、主动作为。同时不断完善“明责赋权减负”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机制。完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36项部门主体责任,清理和规范区直部门对乡镇(街道)“一票否决”“责任状”事项12个。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28条“两委”履职清单、26条社区事务准入清单,严防向基层增加负担、转嫁责任。创新“1+N”行政执法模式,1个城管执法中队常驻,公安、消防、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随叫随到,促进职能综合、机构整合、力量融合。为每个街道增加5个事业编制、每个社区增加3名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力量。

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治”水平

大观区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3500多路视频监控接入智慧大观联动中心,为社区民警配备60个警用手持终端设备,提高无线通信实时调度能力。同时大观区拿出200余万元专项经费,推进华茂1958商圈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计划布控200多个人脸识别高清摄像头,加装70个出入口“结构化相机+人脸门禁”、4个“车辆道闸系统”,利用前端设备智能化采集,对辖区居民进行精准定位、精确管控,全面提升华茂1958商圈技防水平,达到以房管人效果。目前,设计方案已经过专家组论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十四五期间,大观区确定了建设“数字大观”的总体目标,即“打造高效率的数字政府、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和建设高品质的数字社会”。硬件上,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智慧大观联动中心”,对上承接安庆城市大脑,对下全量接入感知设备。目前已部署无人机两架、高空瞭望6路,接入视频监控3000多路、城市部件10万多个,并形成“1+9+40”三级联动中心实时交互。软件上,开发出“慧治大观”综合应用,在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搭建平台构筑桥梁,达到知民情集民意、解民忧舒民心、增民智传民风的良好效果。健全机制,实现治理事件管理闭环。宏观层面,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带班坐班制度,坐镇指挥中心进行指挥协调,并建立平战结合指挥、部门联席会议等九项工作机制。中观层面,“智慧大观联动中心”365天24小时处置各类社会治理事件,设计了“大屏看、中屏管、小屏干”的工作流程,三屏协同共享,提升治理效能。微观层面,通过热线电话、智能感知设备、网格员巡查、群众拍照上报等多渠道发现治理事件,调度员通过即时处置系统将事件分拨下派到指定网格,1000多名基层治理力量通过移动协同平台进行快速处置,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同时为畅通渠道解民忧,大观区依托智慧大观联动中心,把更多服务移到网上、连到掌心,通过“随手拍”“邻里聊”等方式,畅通民警、网格员、群众等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办理事项渠道,今年6月“慧治大观”APP上线以来,已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053件。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服务中心,采取一点受理、即接即办、限期化解、转入司法程序、提供法律服务等措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揽子”诉求解决服务。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胡泽莹 胡天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