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司国庆:老物件见证家与国的时代变迁

时间:2019-09-02 09:37:50 | 来源:安庆新闻网

1983年10月1日,宿松县人民医院内一个男娃娃伴着凌晨的钟声出生,那几日的街头,红旗招展,锣鼓不绝,以祝国庆。

于是,母亲为他取名:司国庆。

一家一家收集一万多件老物件,一个村庄一个村庄采集四百多首民歌,自筹资金创办免费开放的民俗展览馆……如今36岁的司国庆,已为宿松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奔波二十余年,更是成为省级“宿松民歌”传承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见证着家与国的时代变迁。

走进司国庆的展览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式载体的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前,还有伟人画像、徽章等等,仿佛步入往昔峥嵘岁月,再上溯,民国的毕业证、清朝的钱币……时代的沧桑巨变在这里呈现着。

从1995年收集第一枚铜钱开始,司国庆陆续搜集的民俗老物件各种各样,二十多年来,他搜集到的老物件粗略估算有一万件以上,上至秦汉、下至近现代。

8月25日上午,司国庆包车从宿松县城前往大别山深处——宿松县西源乡、太湖县大山乡搜集各类民俗物件。“从早上8点出发,下午3点回来的,这一趟收获很大。”司国庆如数家珍:收到了一个95公分超长的树瘤灯笼棍,还收到一个清代双龙洗脸架……

除老物件,司国庆还搜集整理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搜集到的民歌有400多首、民谣200多首、谜语2000多条、俚语2000多则,风俗、礼仪2000多种,民间故事100多种。

去年下半年,司国庆租赁了一处空置学校,将这些物件和整理的手稿尽收其中。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司国庆的“大别山风情”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用自己独特地方式献礼祖国。

目前,这个展览馆是大别山地区收藏民俗实物最多、最全的场馆,也是宿松县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我最初是搜集口头文学,实物是其次。”司国庆告诉记者。

17岁那年,正在安庆黄梅戏校就读的司国庆去岳西的同学家玩耍,不经意间听到同学父母唱起了民歌,当时他就用录音机录了下来。

“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渐渐同质化,农村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也在慢慢消逝。我希望用我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去保留下一些东西。”司国庆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干的。

从17岁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之路开始,19年来,司国庆跑遍宿松全县22个乡镇的每一个村落,以及大别山周边地区包括湖北麻城、英山、黄梅、蕲春以及江西九江等地。

整理与搜集之路是艰难的,凭一己之力的整理搜集之路更是难上加难。

犹记得,“2009年冬天我骑摩托车去五里乡找一个老人采集民歌,路上摔到一个水坑里。”司国庆回忆,“摩托陷进泥中,亏得路过的一个大婶帮我一起推起来,还带我去找老人。”那个冬日,司国庆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听老人讲了三个小时。

但无论多艰辛,司国庆仍然年复一年地坚持着。

让司国庆欣慰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日渐提升,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2015年司国庆被评委省级“宿松民歌”传承人,他无偿贡献了多年来采集整理的诸多手稿。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一切,我会用一生去挖掘、去传承它的风情。”司国庆给自己的微信取的名就叫“大别山风情”,他的展览馆名字也是“大别山风情”,而他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将口头文学整理成书出版,书名也叫“大别山风情”。


(记者 江露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