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工业遗产:城市发展的印记

时间:2021-03-11 14:37:15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工业遗产见证着工业文明的辉煌演变,具有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在城市化浪潮下,不可再生的工业遗产财富正变得岌岌可危。当下,如何有效保护、挖掘及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实现保护与开发并存,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课题。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及其所含工艺和工具、其所处城镇与景观、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具有历史、科技、艺术、文化、经济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近年来,我市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工业遗产,鼓励开展合理利用,让工业遗产成为城市转型新“名片”。

走出历史

今朝再入“高光时刻”

黄土坑东路57号,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这个地址始终指向一个名字——胡玉美。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裹挟着浓郁酱香,近二百年来始终萦绕在安庆人的心头。

_MGL4727.JPG

胡玉美酱园天然晒场。胡玉美公司供图

清道光十年(1830年),徽州婺源人胡兆祥创立了胡玉美品牌,在安庆四牌楼开设了胡玉美酱园,取“玉成其美”的美好寓意。到20世纪30年代,胡玉美已由单一的酱品发展到罐头、冷饮、糕点、药酒等多种产品,进入鼎盛时期。1980年以后,胡玉美酱园由江边迁至黄土坑东路。

今天,在熙熙攘攘的黄土坑东路旁,在鳞次栉比的商住楼宇之中,胡玉美酱园独守着一份宁静。3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这里。斜屋顶、老树藤、镂空花窗,酱园仍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厂区面貌。往里走,酱香越来越浓,几处开阔的场地是酱园的天然晒场,近万口酱缸露天整齐摆放,“执古法酿晒,吸日月精华”。蚕豆瓣经清洗、蒸煮、制曲等工艺成为酱醅,随后在此日晒、夜露,发酵成熟。

去年12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成为我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包括四牌楼老酱园清朝石箍门、玉琳路清末民初胡玉美坤大门市部以及黄土坑东路厂区晒酱场、温酿房、通风池、酱油生产线等在内的核心物项再次进入“高光时刻”。

据介绍,国家工业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980年前建成的厂房、车间、矿区等生产和储运设施以及工业相关场所,要求工业特色鲜明、工业文化价值突出、遗产主体保存状况良好,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

早在2018年国家工信部组织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时,安庆市胡玉美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就开始申报,由公司党委副书记潘敏负责申报工作。

“得知入选后,我们的内心十分激动。申报工作难度很大,三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也走访了很多部门搜集资料。胡玉美这个品牌属于企业,也属于全安庆老百姓,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胡玉美酱园最终入选。”潘敏说。

目前,国家工信部已认定并公布四批共166项国家工业遗产。从我省来看,目前已有泾县宣纸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庐江矾矿等9项国家工业遗产。

安庆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生产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第一部电话机……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

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正式出台,安庆作为全省6个地级市之一被列入其中。根据这一规划,我市积极组织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推动工业转型发展。2018年,我市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入选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5个重点工程之一。2018年至2020年,我市积极争取资金实施了22个搬迁改造项目,共获批中央预算资金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安庆市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提出了老工业区腾空厂区厂房设施改造的任务,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业遗产遗迹,加快制定工业遗产遗迹的统一保护、恢复、再利用方案,对现存遗产遗迹开展摸排登记,编制抢救性保护办法等。

工业遗产见证着工业文明的辉煌演变,具有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更新过程中,大拆大建行不通,推倒重来行不通,拆旧建新也行不通,城市的“有机更新”正成为主要方式,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正成为普遍共识。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我市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纳入了城市发展战略,将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发展有机结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工业遗产,让工业遗产成为安庆城市转型新“名片”。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合理利用,政府部门、遗产产权所有人和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加强对工业遗产核心物项的保护,保留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

活化利用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在安庆,曾经无人不知的一枝梅化工厂,变成了今天的48号电商文化园。

“沿街的这栋原来是职工宿舍,旁边这栋是俱乐部,这个空场子是篮球场,前面那栋就是我小时候上的职工幼儿园……长廊上缠绕的还是那棵老葡萄树,这个青蛙池我小时候还在这里照过相……”3月4日上午,安庆一枝独秀电子商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圆圆回忆着儿时这里的场景,不自觉地掏出手机,翻出了她的童年照。

人民路48号电商文化园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安庆一枝梅香皂厂,刘圆圆的父亲曾是香皂厂职工。在电商文化园内,张扬有趣的涂鸦、青铜锈色的物件、就地打造的小景……既有历史记忆,又有时代气息,让这里成为别具一格的电商产业集聚区。

几年前,安庆一枝梅化工有限公司实施“退城进园”,迁入工业园区,由迎江区经发投公司联合多个民营股东注册成立安庆一枝独秀电子商务投资有限公司,对一枝梅老厂区厂房及景观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造,打造电商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90余家,以电商、文化类企业为主。

刘圆圆介绍,老厂区占地近50亩,是从1958年开始按照“五年一计划”逐步建设起来的,所以这里的建筑年代感十分明显,形状不一、风格不一、特色不一。在改造过程中,22栋老厂房被完整保留,只进行内部改造及外部美化修饰,融入现代元素,保留工业记忆。

曾经的香皂厂承载着太多记忆,香皂厂老职工及周边市民会时常带着怀念走进这里,时至今日,这里依旧是安庆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另一方面,作为产业园区,除区位优势、招商政策外,多数企业是带着情怀入驻这里的。

北京有798,上海有M50,南京有1865……而48号电商文化园则是安庆的“代表作”。工业遗产的“艺术转型”,做到了对其历史的保护,通过开发利用使其“活”在当下。安庆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没有就此止步。

曾经穿城而过的8.8公里石化油气管廊带,以及管廊带延至长江之滨的端点——安庆石化港贮油罐区以及海员俱乐部,安庆人记忆犹新。这是一片饱含城市现代工业记忆的地带,反映着一个时代特有的工业特色。

0.jpg

安庆东部新城,建设中的滨江ECD(油罐生态文化中心)。全媒体记者 徐火炬 摄

2014年,我市决定启动石化管线迁建工作。经过多年努力,2019年1月,城西的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全线投运。11月,这条有着44年历史的石化油气管廊带被应拆尽拆。

令市民欣喜的是,石化油气管廊带部分设施及管线作为工业遗迹被保留下来,并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更新再造。其中,江畔的港贮区作为城市滨江ECD(油罐生态文化中心),将被注入新的内涵。

项目全过程咨询单位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陆冰清说,安庆石化管廊带包括港贮油罐区因其工业属性,曾是城市的“灰色地带”,面临工业衰退、设施老化、生态失衡、空间隔阂等一系列问题。

“当我们第一次步入场地,摸着满是锈痕的长长管廊,聆听着远处的城市喧闹,我们意识到这将是城市空间的一次重要蜕变,也将是这个城市百年工业文化历程鲜活呈现的重大契机。”陆冰清说,“因此,我们提出多项设计策略,希望打破石化管廊带对于交通、生态等的隔阂,同时从文化、场所、活动三个方面激活场地,将其从‘灰色地带’变成‘绿色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游憩、文化、健身等多种需求。”

在安庆石化港贮油罐区,4个油罐、1组老建筑、117米石化管廊及基桩、153米管沟、243米林荫道、011号油罐旧址等“记忆的小碎片”被原汁原味保留下来。这里被定位为集中展示安庆石化工业记忆的历史文化浓缩之地,并承担安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馆两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职能。油罐生态文化中心将与东侧中央商务区共同打造CBD+ECD的城市“双中心”格局,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千年集贤关,把控安庆城对外交通要道,因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因为破山采石,集贤关变得满目疮痍。

几年前,我市启动集贤关片区生态修复工作,综合开发也被提上日程。去年4月,集贤关片区综合开发作为产城融合子项目之一完成招标,由中化学交建同安产城融合建设(安庆)有限公司实施,集贤关片区的各类工厂到了拆除与保留的“关口”。

“每个市民心中都有一个集贤关。在前期我们组织的各类座谈会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市民对集贤关开发的关注与期待,既要留住记忆,也要做出亮点。”公司副总经理朱正旺说,“集贤关片区定位为文旅、康养、智能制造产业片区,其位于两个城市组团之间,山体、河流布局复杂。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产业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块控制性规划。”

公司产业运营部部长苏麒表示,片区水泥厂、化工厂等工业遗存较多,有的厂区还有挂牌的百年古树,他们在规划中将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尽可能通过局部微调保留一些工业设施,打造小型工业遗产公园,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保护开发

聚力共谋“老城新篇”

当下,如何有效保护、挖掘及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实现保护与开发并存,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9年底,胡玉美四牌楼老店修葺一新后重新开张,店内新增“胡玉美文史馆”“胡玉美蚕豆辣酱(省级)非遗技艺”等展示区,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使来自各地的游客充分感受安庆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工业技艺,实现保护工业遗产和旅游开发利用“双赢”。

据介绍,胡玉美公司还将对坤大门市部进行保护性修缮,将其打造为城市休闲开放空间,塑造老城区特色风貌,并在黄土坑东路厂区内建设百年酱文化博物馆,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使其成为旅游、观摩一体化的工业遗产展示基地。

作为安庆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就进一步擦亮安庆工业遗产新“名片”,潘敏从政策支持体系、保护法规体系、引导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潘敏认为,出台相应的奖励和支持政策,加大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是必要的。我市还需加快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专项条例或规定,科学设计工业遗产管理体系框架,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引导公众参与方面,可以现有工业遗产为阵地,举办吸引公众参与的展览和活动,并鼓励更多的老工业企业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为安庆的工业文明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工业遗产,不仅是当代的风景,更是未来的财富。我们要扛起保护工业遗产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努力实现工业文化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绘就安庆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样板。”潘敏说。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鹏顺认为,首先要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重要意义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知,增强保护工业遗产的自觉性。政府要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普查和评估工作,将重要工业遗产及时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资金支持力度。

保护是前提,开发是趋势,活化是核心。在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成为活化利用的一种典型方式。

山西老陈醋、北京同仁堂、绍兴黄酒等开展老字号特色旅游,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推出高新科技旅游,无锡等地开展近代民族工业遗产旅游,北京景泰蓝、南京云锦、景德镇陶瓷等开发民族特色工业旅游……近年来,工业旅游在我国许多地区蓬勃兴起。

工业旅游因其具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及具备现场感、动态感、体验感等独特魅力而深受人们青睐,成为旅游产业中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几年前,安庆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杨国才就提出了依托工业资源和遗产发展工业旅游的想法。

杨国才说,安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尽管以“红”“绿”“古”为主题的旅游市场发展蒸蒸日上,但以“蓝”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安庆并不缺乏工业旅游资源,只是其蕴藏的巨大旅游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如何将丰富的工业资源、众多的工业遗产遗迹等工业元素与旅游相结合,使工业遗产遗迹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好保护,这是一篇值得做深、做透的大文章。

就促进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杨国才建议,我市要在城市建设与开发中保护和利用好老厂房、旧设备等工业遗产遗迹,尽快启动工业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发展思路、方向、重点,做好对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指导、扶持工作,把工业旅游项目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生态绿色旅游、红色旅游项目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