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岳西依托资源资产推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1-08-07 09:37:04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即便是炎热的三伏天,平均气温也只有25摄氏度。特别适合避暑,这里的民宿,不先预订根本住不上。”8月5日,岳西县石关乡一家民宿老板刘多云饶有兴致地跟游客交流。今年69岁的刘多云,退休后回到家乡开农家乐。他家海拔900多米,紧挨105国道,开门远处是大山,近处是茭白田。平日里,刘多云带着游客钓鱼、爬山、采摘,享受乡愁生活。

刘多云的“田园牧歌”正是岳西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后脱贫时代”,岳西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挖掘域内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夯基础

城乡面貌大变样

“过去出门,不敢说自己是老鸭人,怕别人讥笑。现在村庄美了、富了, 贫困帽摘了,腰杆子也挺得直了。”说起变化,青天乡老鸭村党支部书记熊寿青最有发言权。

老鸭村曾经是岳西县最贫困的村之一,近年来,该村先后投资2332万元,拓宽硬化道路24公里,修复整治山塘、河流、渠道60多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户,新建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和村道亮化工程,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昔日的“土老鸭”一下子变成“金凤凰”。

“现在,岳西高山茭白48小时内就可以从田里到达合肥、武汉、江浙一带消费者的餐桌上。”主簿镇原生态合作社负责人王艳华说,随着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也让城里人能吃上新鲜的山里货。

过去,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岳西发展的“软肋”。为此,该县着力推进“轨道上”“高速上”“翅膀上”“数字上”的岳西。目前,该县已有105、318两条国道和六潜、岳武两条高速公路“十字”交叉,六安安庆高铁已开工建设,武安高铁列入皖鄂两省铁路规划,全省唯一的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成功获批在建,立体化交通网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除了便利的交通“大动脉”,该县260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如“毛细血管”将千家万户连在了一起,在全省率先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小康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还体现在生活环境的美好。”黄尾镇副镇长徐仿舜说。近年来,在实施美丽乡村民生工程中,黄尾镇围绕打造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重点乡镇的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每个村庄都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截至2020年底,该县182个村,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07个、市级中心村47个、县级中心村15个,国字号的特色小镇、美丽宜居村庄、乡村治理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不断涌现,美丽乡村连续5年全省先进。农村楼房率超过96%,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居民存款余额达147亿元,人均超过3.5万元。

抓产业

农民收入节节高

“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承载主体,集中流转荒山发展香榧等特色产业,群众以山场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去年全村村民第一次获得分红。”莲云乡莲塘村党支部书记储身玉说,自脱贫摘帽后,村里就着手实施“三变”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莲塘村新建工厂化养蚕基地250亩,流转荒山350亩,流转回收已承包的村集体林场1138亩,鼓励群众参股发展蚕桑、香榧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产业收入、务工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与莲塘村相距20公里的石关乡,是江淮分水岭,平均海拔850米以上。独特的清凉气候使这里成为国家体育训练基地,自2003年以来,石关体训基地诞生了一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其中29枚奥运金牌获得者都曾在此集训。这里也因此被运动健儿们亲切地称为“冠军的摇篮”。当地依托特殊气候,种植高山茭白,发展避暑民宿。去年该乡高山茭白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值达亿元,每亩茭白收入6000元,该乡还建成农家乐120余家,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好生态是岳西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该县充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大力推进大健康、大数据、大文旅首位产业,引导农民发展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目前该县有18万亩茶园,年产万吨干茶,“岳西翠兰”茶作为国宾礼茶享誉海内外,是著名的“中国名茶之乡”;有7.5万亩桑园,年产蚕茧4000吨,是“中国蚕桑之乡”;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山茭白产业基地6万亩,年产高山蔬菜16万吨,是“中国高山蔬菜之乡”;建成毛竹、经果、油茶、香榧、山核桃等特色经济林28.4万亩,茶、桑、菜、果、药等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岳西翠兰、岳西茭白、岳西桑皮纸、岳西黑猪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县现有农家乐经营户1000余户,民宿床位8000多张,农家乐日接待人数近5万人,乡村旅游专兼职从业人员1万余人,农家乐年经营收入达3亿元。

强堡垒

乡村振兴有力量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在乡村振兴征途上,该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主簿镇大歇村党支部推动党员“1+N”工程,探索“党建+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建设“大歇为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让党员群众了解村内动态,监督村内各项工作,为村两委与党员群众搭起一座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该县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压实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县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出台政策根治“依赖症”;乡镇党委发挥龙头作用,一盘棋带动各村发展;村党组织发挥先锋作用,组织村民勇探新路谋发展。去年,该县18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的已有61个、50万元的有60个、100万元的有41个,村集体纯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的村有60个。在基层党支部“领头雁”的作用下,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9598元增至2020年的13930元。

同时,该县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每年开展“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和“十佳村委会主任”评选,优先选拔乡村振兴优秀村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能工巧匠、致富能手、新乡贤作用,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继续实施大学生回乡工程,从外出经商、退伍军人中引入人才,确保每村有2名以上“学归”“海归”“荣归”等“三归”人员。 

(通讯员 徐进群 余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