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法制 >

小小蒸笼 带来了红火日子

时间:2020-04-08 09:37:55 | 来源:安庆新闻网

l_CB20200407163352398013_02.tif.jpg

贫困户占腊秀正在加工竹蒸笼把手

嗡嗡嗡……3月25日,记者来到怀宁县江镇镇联山村齐明蒸笼厂扶贫车间,刚进门便传来机器飞速运转的声音。该蒸笼厂创立于1996年。历经20余年的积累与发展,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开发团体,目前已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

“我们现在主要采用手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效率提高了,自己也轻松了不少。生产出来的蒸笼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包子铺、厨具店及周边国家。”在该公司负责人詹刘慧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蒸笼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各司其职,锯竹、破竹、定宽、高温蒸煮、晒干、卷弯、组装,所有环节均秩序井然。

蒸笼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流程复杂,要使其完工后具备环保节能、产品美观耐用等优点,绝非易事。詹刘慧介绍,做成一个蒸笼首先要剖竹、裁量、定框、打磨、组装等十余道工序以及粗、细篾的全套编织技法。

记者了解到,过去竹蒸笼行业基本采用纯手工生产,由于每个工人手艺熟练程度不一样,生产的蒸笼品质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生产效率也不高,这成为影响竹蒸笼产业做大做强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们公司自主设计发明新型不锈钢防滑钢柄蒸笼及4台半自动化生产设备,现在使用新设备后,产量提高了几倍。”詹刘慧说

谈起做蒸笼生意,詹刘慧介绍说,主要是其父亲年轻时学了手艺,用竹子制作各种器具,后来办起了蒸笼厂。“现在每年厂里效益还不错,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在400万左右,扣除工人工资、成本、材料费也能挣到80万左右。”

“车间往常都是45人左右,每天能生产600个蒸笼,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车间只来了15人,还有4人是贫困户,每天能生产近300个蒸笼。”詹刘慧说。

占腊秀是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2017年脱贫,她告诉记者,她家主要是因病致贫,小女儿患病,需要长期服药,大女儿还在读书,“3年前来到扶贫车间从事蒸笼制作工作,现在日子是一天天变好,每年在这里务工也能挣到2万元,已经很满足了。”占腊秀激动地说。


(记者 徐志远 文/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