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法制 >

水中养芡实 大棚种蔬菜 山场栽苗木盘活闲置资产 发展生态产业

时间:2021-09-06 09:37:10 | 来源:安庆新闻网

200多亩低洼田种上芡实,成了“致富田”;30多亩低效用地建造蔬菜大棚,成了“黄金地”;500多亩山场栽种各种苗木,棵棵都成“摇钱树”……近年来,宜秀区大桥街道办事处在盘活闲置资源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截图20210828130452073.jpg

宜秀区大桥街道办事处眉山村村民在采摘芡实。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摄

低洼之地种芡实

产出“水中小人参”

眼下,大桥街道办事处眉山村100多亩芡实基地里,硕大的芡实叶片铺满水面,一派丰收景象。

8月31日上午,眉山村村民苏传金戴着帽子,穿着过腰的防水裤,在水面掀开深绿色钵盘,熟练地用竹刀割下一个个芡实,装进盆里……

“一把竹刀、一个盆,就可以干活。芡实采摘工具其实很简单,但是采摘过程是个技术活儿。”苏传金说。

芡实,外形似鸡头,籽粒淡黄,俗称鸡头米,多生长于池沼、湖塘等浅水之中,能健脾除湿,素有“水中小人参”的美誉,不仅有食用价值,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我今年60多岁了,在这个基地务工,一天能挣到近200元。”苏传金说。

一旁的眉山村村两委工作人员苏亚平介绍,基地采取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大家起早贪黑地干,每天收获很多。目前,基地日采摘量达2500多斤,当日收割当日销售,能够卖上6000多元。

“其实,这片100多亩芡实基地,曾经地形如盆,只要雨水大些就会被淹,渐渐被抛荒了。”苏亚平说,为发挥资源效益,村街两级经过调研,并与村民组共商,决定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芡实,带动群众增收。“荒地变宝地,同时也吸纳了群众就业。从前年开始,不少村民便来该基地务工,采摘芡实,收入颇丰。”

“象山村也对近百亩低效地进行改造,建立芡实种植基地。目前大桥街道办事处共有200多亩芡实基地,年收益15万元左右。”大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杭文媛说,芡实一次投苗,多年收益,易管理,经济效益非常可观。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种植芡实,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和农户就业。

发展“大棚经济”

“种”出好“钱”景

大桥街道办事处象山村蔬菜大棚里,10多位村民忙着施肥。“蔬菜基地从去年建成以来,我就在这务工,每天80元,1个月2000多元。”8月31日下午,在产业园大棚里施肥的象山村村民丁厚勤说:“这真的是家门口的幸福产业。以前打工离家远照顾不了家里,现在赚钱顾家两不误,过上了好日子。”

去年以来,象山村结合当地实际,拓展思路,村委会将闲置土地流转后,做起“大棚经济”文章,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多,不少田地被闲置。于是村委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0多亩闲置地,整合配套资金150多万元,建高标准恒温蔬菜种植大棚5栋,最大单个棚长64米、宽56米;棚内面积2500平方米,配备200多平方米的大棚看护房及水泵房1栋。另外,建有20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仅种植辣椒年收入就有15万元。”象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徐典范说。

“村民们将田地流转给村里建大棚,种蔬菜,每年有几千元的租金。我们在这里打工,有固定的收入,真的挺好的。”在大棚里劳作的村民苏家乐说道。

徐典范介绍,象山村把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通过产业化、特色化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最大限度激活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昔日茅草地

今朝遍栽“摇钱树”

8月31日下午,记者在眉山村看到,原本长满茅草的山场栽满了桂花、樟树和红果冬青等苗木。“这里曾是一片长满茅草的荒山,秋冬季节极易引发火灾,曾一度成为眉山的生态之痛。”苏亚平说,如今,乌龟山地块已经栽植红果冬青、桂花等苗木97亩,蒋山地块栽植樟树、柏树等苗木210亩。

“这只是大桥街道苗木花卉产业园一期,二期在界桥圩地块栽植红枫、杨梅、紫薇等苗木280亩。”杭文媛说,大桥街道采取“巧借外力”与“苦练内功”相结合的方式,改造荒山,“钱景”喜人。

不远处的象山村30亩木瓜树果实累累,迎来收获季。该基地前年开始种植,今年首次挂果。“快来尝尝新鲜的木瓜,我们这里的木瓜味道特别好。”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苏彬一边忙活,一边向游客推介木瓜。

这里曾是山脚下一片茅草地,村委会以每亩600亩的租金,从农户手中流转30亩种植木瓜。苏彬说:“我家就流转了2亩,平时还可在种植基地务工,日收入80元。”

在木瓜种植基地不远处,有100亩经果林,种有桑树果、脆皮金桔、白琵琶、桃子等。杭文媛介绍,流转土地打造经果林,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就业问题。目前,大桥街道各村居已在500多亩山场栽种了多种苗木。

大桥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方六九表示:大桥街道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下一步将动员各村居继续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城郊型生态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农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