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时间:2021-09-10 14:37:34 | 来源:安庆新闻网

痘姆古陶,因陶得名,凭古生辉。今年6月,随着潜山痘姆陶器烧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千年痘姆古陶再一次引起更多人关注。近年来,潜山市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组建非遗保护中心,让“老手艺”活起来。(《安庆日报》9月3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依然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技艺传承的审美寄托。潜山市在痘姆陶器烧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后,组建非遗保护中心,推动痘姆古陶非遗产业发展,让非遗重现生机与活力,展现新的魅力。给我们如何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提供了思路,值得点赞!

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8个,这是历史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也是我市对外交往的“金名片”。我们要精心发掘这些非遗中的精华,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稀缺的文化资源,在传承和保护中“活”起来、“火”起来,绽放出新的光彩。

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非遗,不仅记录着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们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更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实践已告诉我们,让“非遗”活起来,需要创新传承方式,不断挖掘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多元价值,让非遗更多融入时代元素,体现出丰富的感染力与充沛的创造力,也要能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为农民群众创收,为乡村振兴助力,“非遗”才能“活”起来,也才能“火”起来。如潜山市通过传承和创新,仅在痘姆古陶非遗传习基地,近三年来就接待300批次各类观摩考察团,举办非遗技艺展示50余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部分农户收入大幅增加。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既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也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与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认识再感知。

要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可将我市已有的黄梅戏、桐城歌、孔雀东南飞传说、桑皮纸制作技艺、岳西高腔、望江挑花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串珠成线,推出相关主题旅游线路,建设有非遗特色的景区景点,设立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让戏曲、歌舞、挑花、以及纸张制作、烧制技艺等融入沿线居民的生活,让更多人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非遗的了解,认同和喜爱。

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我们可依托各类非遗项目,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带领作用,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推动非遗和当地基础产业优势互补,以扩大非遗的品牌影响和产业链条。

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还可以将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搬”上互联网,通过5G、人工智能、VR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重现非遗传承的生活情境或制造过程。对非遗知识进行普及,与网友实时交流和亲密互动。这不仅能提升非遗的知晓度,拓展非遗保护传承的空间生态,也能让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于社会。同时,将我市非遗题材,进行创新设计,制作成小型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让古老的非遗通过游客,走进千家万户。

当然,这还需要我们政府要强化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规范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强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规范性;推动公共财政资金、金融政策倾斜,鼓励民间资本投向非遗传承活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同时,推动非遗进学校、进社区,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非遗在保护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才会有源头活水,绵延不绝。


(潘天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