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农业社会化服务初探

时间:2019-08-29 14:37:34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如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补足短板,让小农户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今年来,潜山市供销社选取了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及1家无人机植保服务公司,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为种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开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和试验。

农业专业合作社再联合

“这是我们正在打造的办公区,有200平方米,中间是信息资源部,四周是服务平台,还有一个大的展厅……”8月下旬,记者见到彭学升时,他正在忙着为农服务公司的装修工作。

潜山市助民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由潜山市供销社牵头组织成立,潜山市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家无人机植保服务公司联合组建而成。7个股东,每家出资80万元,各个合作社及植保服务公司的农业机械、无人机皆租给新成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由公司统一调配。合作社的2万多亩田由公司统一耕种、飞防、收割,合作社付服务费,农作物收成归各个合作社所有。

今年36岁的彭学升是这7个股东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成员,被选为公司董事长后,他将自己的10架无人机及5个无人机驾驶员全部带进了新公司,并不再保留原有的植保服务公司。

“前期我们主要提供耕种、飞防、收割服务,从6个合作社现有的2万多亩田开始。”彭学升介绍,资源整合后,公司现有大型农业机械160多台,无人机21架,从耕种、插秧到飞防、收割、大米加工等,所有机械全部都有,“资金到位后,我们还购置了2台最新的收割机,拟将10月的水稻收割作为公司的首次服务。目前自有的8台收割机已经到位,12000亩收割订单也正在签协议。”

在彭学升的规划中,公司将建设三个平台:信息聚合平台,帮农户与企业洽谈农资价格,将价格压到最低,公司不赚取差价,只收服务费;产品交易平台,公司帮农户搭建平台统一销售农产品,避免小农户的农产品遭遇压价;综合服务平台,公司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通过签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联合是大家的共同诉求。”彭学升说,7个股东,单体服务能力都不错,各有所长,但也都不同程度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就他来说,2015年回乡创业,发展无人机飞防、销售业务,每年无人机植保服务达十几万亩次,潜山市80%的无人机都来自他的公司,公司年营业额可达两三百万元。但要想再扩大服务面积,便会有些力不从心。

潜山市食为天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群英也深有同感。李群英2011年开始在梅城镇发展水稻种植,如今的规模已从当初的几百亩增至了2000余亩。“农业想做好,必须实现机械化,我家有全套设备,大大小小共50余台,但是缺农机操作手,这是当前每个合作社都面临的问题。而且,从种植到生产、销售,我全程都要盯着,非常辛苦,想要再扩大规模,实在是很吃力。”李群英说,同其他合作社联合,大家优势互补,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正是他们的最大诉求。

引领小农户跟上现代化

“7家联合在一起,可培养全能农机手,就能解了后顾之忧。”彭学升说,目前他带到新公司的5个无人机驾驶员(均是大学生),正在进行收割机操作培训,之后还会培训操作插秧机、打捆机、烘干机等,“将他们培训为复合型人才,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稳定,就能把人留下来。”

“农业机械租给了公司,田间的耕种、飞防、收割等服务也签给了公司,现在我只用负责管理,可以用更多精力来做自己的品牌。”解了后顾之忧的李群英,决心种出更多、品质更好的粮食,让稻鳖米畅销市场。

“抱团发展是种植大户的诉求,也是小农户的需求。”潜山市供销社农联社总经理孙经南说,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谁来种田、怎么种田、怎样把田种好”的问题相当突出。而且,农民在生产经营中,还面临着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

“农民外出打工,我们为农民打工,成立为农服务公司,是为种植大户解难题,更是为小农户发展大生产、融入大农业、对接大市场搭建平台。”孙经南介绍,让小农户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传统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能够有力解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求问题。由专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托管服务,能够直接服务于农户和农业生产,精准规划种植方案,并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加速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步伐,实行规模经营规模销售,卖粮难问题迎刃而解,让种地变得轻松,实行真正可持续盈利。

当“托管”形成了规模,托管的土地生产效率将明显提高。潜山市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股股长黄晓华给记者算起了账,首先,农资价格能低于市场价购进;其次,可以统一采用先进种植技术,成本会大量降低,比如用无人机统一飞防,不仅农药用得少,效益也会成倍增加;此外,大型农业机械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实现了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节约了不必要的支出,亦能真正解决种粮累、种粮苦、没人愿意种粮的问题。


(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聂玲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