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生态扶贫让百姓尝甜头有奔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之六

时间:2020-11-27 14:37:35 | 来源:安庆新闻网

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工作模式,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以达到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最终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2.jpg

潜山市古墩村油茶扶贫基地。 通讯员 程晓峰 摄

近年来,我市以森林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生态扶贫工作,在绿色发展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增绿又增收、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双赢。

生态保护工程

助推就业增收

冬日里,怀宁县石镜乡54岁的生态护林员李良送每天奔走在山林中,巡山护林。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是山林防火季,石镜乡石镜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良送除了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外,每天都要徒步巡山。“2016年我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天早晚都会到山里巡查、砍杂物、防火。”来来回回,上上下下,李良送每天在800余亩的林场里穿梭。

“近几年来,我们石镜社区山林没有发生过火灾,没有乱砍滥伐。护林员每天巡查,山林安全有保障。”石镜社区党总支书记查显帜说。

李良送患有慢性病,干不得重体力活,他的爱人几年前因病去世,目前他和上大学的女儿相依为命。李良送说:“孩子上学需要钱,父母身体不好也需要照顾。在当护林员之前,我只能打点零工,收入微薄。”2014年,李良送被认定为精准扶贫对象。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给我安排工作。很庆幸自己成为一名护林员,不仅保护了青山绿水,还增加了家庭收入。”李良送说,从事护林员工作每年有4000元的收入,再加上经营养殖以及享受的扶贫政策,如今不仅脱了贫,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在我市,像李良送这样的生态护林员还有许多。2016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工作。市林业局结合全市生态扶贫实际,按照“县(市)建、乡镇管、村用”的原则,编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负责指导、协助护林员队伍的选聘。通过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吸纳贫困户参与生态管护,让贫困人口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目前,我市共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6747人担任生态护林员。其中,5617人获中央财政补助,人均年受益8000元;1130人获地方财政补助,每人年补助金额3800元至7200元。

发展生态产业

促进脱贫攻坚

11月15日,望江县雷池乡东洲村,经果林、木本油料林、用材林连接成片,满山翠绿。一株株茁壮的山油茶枝条上,硕果累累。孔德结轻抚着油茶果,向记者介绍,这是他投资的“绿色银行”。

孔德结原来在村里经营木材加工生意,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将发展目标瞄准了林下经济。2006年,孔德结在当地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新模式,在确保发挥林木生态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发展林下经济,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能促进林木生长,同时还能提高林地产出率,让村民脱贫增收。”孔德结娓娓道来。公司成立以来,孔德结共流转山场13000余亩,仅去年就发放劳务工资300多万元。其公司先后获得“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

“这个行业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但从长远看,它的社会效益将远远大于经济效益。”提到自己从事的行业,孔德结充满信心。他说,昔日荒山草地如今油茶常绿、瓜果飘香,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下一步,我准备通过产旅结合,盘活茶园、农产品、养殖等一整条产业链,促进增收,带动更多的百姓致富。”

除草、移栽、管护……11月16日,怀宁县石镜乡石镜社区村民查名和与十几名工友一起,在该乡太平村擂庄种植基地忙活。家门口就业,每天收入近百元,这份工作让他告别了贫困户的身份。

查显和今年44岁,患有视力残疾的他无法像其他村民一样外出务工,再加上两个孩子需要抚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查显和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当地通过引导市场资本向农村转移,让更多村民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种植基地建在家门口,贫困户脱贫多了条路径。”谈起这份工作,这个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十分动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一开始他还担心自己残疾,不知道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但经过尝试,他发现自己也能干好。“在种植基地打打零工,每周少说能有400元的收入,且每年还有分红的1500多元,再加上一些扶贫政策,这些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我们全家有了奔头。”

这家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董玉银是石镜乡石镜社区人。多年前,家门口的山场因过度贩卖成品树,导致逐渐荒芜。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他萌生了绿化荒山的念头。

2001年开始,董玉银小范围尝试承包山场,种植了效益可观的望春花、桂花、香樟等品种苗木。看到砂石裸露的荒山渐渐被绿植覆盖,董玉银信心倍增。20年来,董玉银年年栽树,绿化荒山。如今,他分别在石镜、江镇、秀山等乡镇共承包4000多亩山场,栽种苗木40余万株,其中望春花2000亩,已成林的1500亩,市场价值超亿元。

种植基地的壮大带动了当地许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为帮助村民增收,董玉银创建苗木产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农民参与种植产业,村民们不仅可以拿到流转土地的租金,还能通过劳动享受合作社的分红。同时,他的3个苗木基地优先照顾贫困户,年用工达8000人次,每年发放工资达80多万元。

生态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过程。近年来,市林业部门指导各地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到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重点支持在贫困村发展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据统计,2020年,全市新造木本油料林63555亩,其中,流转贫困户林地新造木本油料林12683亩,涉及贫困户2959户;新造特色经济林8804亩,其中,流转贫困户林地新造特色经济林1225亩,涉及贫困户304户。

目前,我市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富民两项工作。各地大力发展林业主导产业,形成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油茶种植加工,怀宁蓝莓种植加工,桐城、望江发展花卉苗木,迎江、大观发展速生丰产林,宜秀发展特色经果林,潜山、岳西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目前,全市林业基地及产业发展带动42.6万户群众受益,其中贫困户10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坚守生态红线

释放绿色红利

近年来,我市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生态造林、退耕还林为重要抓手,探索“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2016年以来,我市总计完成人工造林19.75万亩、长江防护封山育林35.78万亩、退化林修复5.15万亩、森林抚育93.46万亩。

对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各地优先安排给贫困村和贫困户。桐城市连续三年在山区村累计实施封山育林2.4万亩(每亩补助100元),为村集体增收240万元。岳西县三年来累计人工造林7.2万亩,封山育林7.9万亩,森林抚育37万亩,通过造林补偿、劳务用工收入,让1.6万个贫困户收益。

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我市严格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和补助标准,让生态效益更好地惠及林农。其中,宿松县享受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工程补偿的贫困户约8千户,年发放贫困户生态效益补偿金90多万元。岳西县开展138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让1234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桐城市在21个重点贫困村实施公益林保护74438.77亩,每年让3720户贫困户受益补助资金109.8万元。

市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科科长冯斌说,按照“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我市结合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把植树造林与苗木花卉、林下种养、特色林果、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


(全媒体记者 唐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